本文目录一览:
1、生猪养殖 饲养技术
2、散养猪怎么个散养法?
3、散户如何饲养陆川母猪?
4、生猪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生猪养殖 饲养技术
(1)日粮搭配多样化 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喂猪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猪的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饲料喂猪 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闷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 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会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体热消耗增多。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5)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6)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2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7)分群技术 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对猪群进行调整。
(8)调教与卫生 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便固定,这样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可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9)防寒与防暑 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10)去势、驱虫与防疫 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减弱,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11)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的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征,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12)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水是调节体温、消化吸收饲料营养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良好。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散养猪怎么个散养法?
1.生猪散养的生产成本低。其一,饲养成本。对比规模饲养和散养的日增重及饲养期限,可以判断规模饲养的效率更高,但农户散养的生猪对精饲料的使用量比规模养猪少,而是消耗大量的青粗饲料,这说明了农户的副业性养猪大量利用了耕种农业的副产物,农户利用简易的猪圈及自产的谷物或农产品进行饲养,其支出现金比较少,与此相反,规模养猪的饲料基本上都利用配合饲料,其饲料报酬虽然高于副业养猪,但也造成了直接生产费比农户高。其二,劳动力成本低。生猪散养与规模饲养在成本上最大的差别在于用工作价,对于就业渠道很窄的农户而言,其闲暇时间的收入可视为零,因而这种经营方式下生猪的生产成本最低。据统计,农户散养的成本高于专业户和规模饲养方式,原因在于核算劳动力成本时,并没有区别处理,而是按统一工价对劳动力成本进行核算,这同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因而高估了生猪的生产成本。
2.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农户传统的养猪方式具有技术合理性,在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耕种农业的生产手段不够发达的时期,农户的副业养猪在自给性的动物营养源、有机肥料源两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长期以来农民保持养猪传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受土地政策的影响,我国耕种农业的规模较小,农户把零散性的副业养猪作为大耕种农业的补充,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耕种业为养猪提供了“绝对饲料”,另一方面养猪为耕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养猪
3.养猪可视为一种储蓄手段。农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主要以自产的谷物或副产品进行饲养,其现金支出较少,而且对副产品的利用还构成了一种循环经济流,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观,农户现金的支出只有仔猪费和防疫费用等,而生猪出栏却可以带来数百元现金收入,在农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背景下,生猪饲养表现为储蓄的一种手段,具有经济的合理性。
4.缓解粮食偏紧的矛盾。目前,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供求的平衡状态并没有改变,仍然需要动用库存满足每年近5000亿公斤粮食需求,农户一方面利用大量青贮饲料代替精饲料,另一方面以粮食副产品喂猪,能够有效节约饲料粮。
5.调节市场上生猪供给量的有效手段。农户散养生猪并不是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而生猪价格波动对其规模不可能有大的影响,正是这种千家万户小规模养殖,对生猪供给总量起到了库存调节作用,当价格跌至非盈利区、供过于求时,农户会延迟出栏期或留作消费,而在生猪供不应求时,农户会及时抛售生猪,以获取高利润。
散户如何饲养陆川母猪?
1、坚持喂杂种一代猪
据调查目前农民养的60%以上的猪为本地的土杂猪,而非优质商品杂交猪。这些猪虽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生长缓慢,瘦肉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价格偏低,饲养这样的猪必然亏损。加之在母猪的饲养上,不注意孕猪各个时期的营养需要,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这些都必然导致育肥生产成本加大,效益下降。
为降低养猪成本,首先要选用良种公猪(如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等)配当地优良母猪所生仔猪为杂交一代猪(也称二元杂交猪)。杂交一代母猪再同另一个良种公猪杂交所生仔猪为三元杂交猪。其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比普通猪肉高30%以上,饲养效益高。
其次还要重视科学饲养种猪。加强公猪饲养,提高仔猪品质。重视孕母猪各个时期所需营养的供应,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增进体质和体重,为育肥猪降低成本打下良好基础。
2、科学配合饲料
一些农户不懂饲料科学配比或不明白全价饲料的含义,只是将农村常用或现有的几样饲料混合一下而已。或是片面追求饲料成本,自配营养不全或不平衡。因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要,将多种原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而不浪费,且日粮容积与猪的采食量适应,饲喂效果好,料肉比低。
配合饲料必须生喂,严禁煮熟,并拌成湿料(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不可拌成粥料。
3、实行生态养猪
传统的土法养猪,猪舍内温度、湿度等均顺其自然,导致夏秋高温潮湿,冬季寒冷,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长潜力。加之不注意环境卫生,又没有隔离和消毒的措施,猪易生病。
农户大都忽视“防重于治”的原则,注重对猪病的治疗,宁愿在治疗上花“大”钱,不愿在防疫上花“小”钱,结果使农户损失惨重。因此,夏秋季猪舍注意通风换气,可在猪舍内安装通风设施,降湿防暑。猪舍外栽植藤蔓类植物遮阳降温,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冬季推广塑料薄膜暖棚养殖新技术,不断改善猪舍小气候,给猪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经常打扫卫生。有条件的猪舍安装纱网防止蚊蝇的叮咬,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定期搞好驱虫和疫病免疫注射,实行“防重于治”的原则。
4、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
传统的吊架子育肥是把猪的育肥期分成几个阶段,按各个不同阶段采用精粗结合进行催肥。此法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猪生长慢、周期长、出栏率低。
如果改用断奶后的小猪到出售前的肥猪,一直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及种植牧草喂猪,并根据日龄的增加逐步提高营养水平的直线育肥,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
5、供给充足的饮水
猪体内l/3至1/2的重量是水,细胞代谢及各种生化反应都要在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缺水则影响猪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长而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所以一般采用“自由饮水”的方法,供给猪清洁卫生的饮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畜禽水质卫生标准)。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水槽不能断水,并用机井的凉水,以利降低体温。
6、适时屠宰
肉猪生长分为幼猪、中猪和大猪三个阶段,各阶段每增重lkg,平均耗料量依次为2.5kg、2.9kg、5kg,而且当体重达到90~100kg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猪超过90kg后越来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多;不足90kg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屠宰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
一般育肥猪90~120kg屠宰最合适。对于养猪业来说,经济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而农村散户养猪大多局限于小型饲养。我们只有做到降低养猪成本、合理科学饲养、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农户养猪赚钱,而养猪业是朝阳产业,必须做好小型猪场的扶持和管理工作,为过渡到中型大型饲养场做好充足准备。
生猪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1、建舍:养殖生猪要在地势开阔、背风向阳的场地建造猪舍。2、选种:挑选生长健壮、体型匀称的猪仔进行养殖,养殖过程中可以每天为其提供三次饲料,以谷物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3、保暖:冬季温度较低时,要向猪圈中铺上稻草,为生猪保暖。
生猪怎么养殖
1、养殖环境
生猪适合生长在排灌方便的场地中,养殖时要在地势平坦、向阳背风、安静的环境中搭建圈舍,而且猪圈的地面要建设成斜面,便于圈舍中的液体流出,还要在圈舍中挖掘排粪沟,避免粪便堆积在猪圈内。
2、养殖方法
养殖生猪要挑选体型匀称、无病无伤的猪仔,并将其投放在猪圈中,再向地面铺上稻草,为猪仔御寒,养殖初期可以为其提供玉米粉、糠粉和温水混合调制的糊状饲料,等待猪仔生长一个月后,要为其逐渐增加青饲料的用量。
3、注意事项
生猪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生猪会出现冻伤感冒的现象,而温度过高,会导致其中暑,因此在养殖时,要将环境温度保持在二十度左右,夏季可以使用冷水降温,冬季要使用稻草或者煤炉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