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8期(总第156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3-14 15:26

【经验交流

 

德州市创新产业扶贫“两库三审”机制

 

近日,德州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扶贫产业项目库和建立项目评审制度的意见》,成立德州市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专家库,制定《德州市扶贫产业项目评审规则》,健全完善项目库、专家库和乡镇初审、县级审批、市级审核备案的“两库三审”新机制,提高项目评审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

一、严守建设原则,做到项目入库实。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全面致富奔康相结合,建立起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规范实用的扶贫产业项目库。一是坚持广泛筛选、滚动储备。积极协调财政、商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有关部门,抽调行业项目专家和精干力量,提供必要的场所、设备和经费支持,广泛征集项目、论证项目,努力增加项目储备的可持续性。二是坚持立足实际、精准衔接。根据县市区资源禀赋,结合扶贫工作重点乡镇、扶贫工作重点村实际,统筹项目在示范引领带动、长期稳定发挥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项目库建设水平。三是坚持科学评估、实效第一。项目库建设以数据为主,有详实依据支撑,对项目运作模式、成本投入、收益测算、利益联结等环节进行科学评估,确保项目库有用、实用、好用,真正起到资金一到、模板一套、项目选好的效果。

二、严格筛选标准,做到项目质量高。坚持从县(市、区)禀赋优势出发,符合国家、省产业宏观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符合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确定项目筛选八大标准,指明产业项目发展方向。一是积极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见效快、风险小的优质特色种植业。二是大力发展优质苹果、梨、桃、核桃、枣、葡萄等特色林业产业。三是鼓励发展牛、羊、毛驴、肉兔、水产等优质高效特色畜牧、水产养殖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区,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带动贫困户增收。五是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探索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边角经济。六是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农家乐、开心农场、旅游商品制作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七是因地制宜选择特色加工产业、传统手工业,打造灵活方便、就近就业的扶贫车间八是推进互联网+模式,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

三、严把评审关口,做到项目效果好。一是加强项目评审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管理。建立健全乡镇初审、县级审批、市级审核备案的“三堂会审”机制,市、县两级扶贫产业项目评审实行项目评审委员会制度,在本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市级成立了36人的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专家库,下设项目管理专家小组、立项专家小组、产业专家小组、企业专家小组等4个专家组,评审专家涵盖了扶贫产业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和行业,主要职责是依据项目评审内容独立行使评审权,客观公正的提出项目评审意见。二是严格项目评审程序。县级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严格按照集中评议、实地考察、形成评审结论等程序进行。首先,制定评审标准、评审方案,选择评审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议,形成评议意见。然后,对集中评议可行的项目,抽取不低于50%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评审结论,并对评审结论进行公示。最后,项目通过县级评审后,上报市扶贫办审核备案。三是加强项目评审工作监督。项目评审工作接受纪检、审计部门的监督,切实把好项目评审关,做到政策规定不变,项目质量不减,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精准到贫困村和贫困户。

四、严抓巩固提升,做到后期管护强。重点围绕巩固提升2016年产业项目,发展2017年产业项目。一是严把关键环节。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论证准备、方案编制、申请批复、实施推进、验收整理、资产移交、管理维护、监督落实、收益分配九个关键环节。市级列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筛选一批发展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项目建档编号。对脱贫攻坚以来建成的产业扶贫项目实行建档立卡、统一编号管理,重点跟踪、定期巡查、精准指导、精准考核。建立健全项目运行管护机制,落实资产登记台账制度。三是落实监管责任。成立由贫困户代表参与的项目运营监管小组,制定监管制度。建立项目运营情况汇报制度,项目管护责任人每半年向村集体、贫困户代表汇报一次项目运营、管护、盈利情况。对因管护责任不落实、管护不力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项目垮掉、不达效,严格追究责任,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长期发挥效益。四是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强力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扶贫项目,以合同契约、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进会、入社、上链。目前,全市319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3234户、44735人,构建起互助、互促、共赢的新格局,让需要扶着走、抬着走的贫困群众跟上队、自己走,有效加速了脱贫步伐。德州市扶贫办

 

邹城市及早谋划2017年扶贫产业项目

 

邹城市在2016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基础上,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严格标准,及早谋划,抓实抓紧2017年扶贫产业项目库建设,为脱贫群众打牢稳定脱贫基础。目前,全市重点筛选产业项目30个,组建2017年邹城市第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库,涉及资金2.49亿元,其中农业项目15个、加工业项目5个、服务业项目5个、生态旅游业项目4个、电商项目1个。

一、“三优”标准选项目,提升项目精准度。印发《关于完善2017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的通知》,进一步严格2017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的标准要求,按照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秀团队三优原则,鼓励各类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依托食用菌、草莓、大樱桃等优势农业,结合美丽乡村、农村电商、订单加工等优势资源,大力推行“现代农业+休闲旅游”“龙头企业+就业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扶贫小车间”等产业脱贫模式,选择一批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足、带动作用强、质量效益好的产业扶贫项目,严禁企业信誉不佳、增收效果不明显、市场前景不长远、弄虚作假套取扶贫资金的项目进入。

二、严格程序抓申报,增强项目规范性。严格执行村申报、镇推荐、县审核三级申报制度,规范项目入库程序。由村级立足自身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实际,按照“三优”原则,进行入库产业项目申报;镇级根据扶贫开发计划、产业发展规划,对村级申报的入库产业项目进行严格筛选,择优填写《邹城市2017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库申报表》并向县级推荐;县级对镇村申请入库的项目进行备案,组织专家组通过采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掌握群众发展需求、同镇村干部深入交换意见、深入项目点现场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申请入库项目的基本情况、产业现状、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增强入库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三、科学论证降风险,确保项目科学性。一是专家评审把质量。成立了由36名农业、林业、旅游、发改、经信等业务部门行业专家人员组成的项目评审专家库,对申请入库项目的建设内容、资金、规模、可行性等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二是会审监督降风险。健全完善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资金风险防控措施,成立了由县级领导任组长,扶贫、检察、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风险防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资金风险防控工作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导落实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组成会审组,具体负责项目立项会审、督导实施、验收监管及扶贫资金使用的风险防控等工作。领导小组和会审组的监管贯穿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资金使用全过程,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管理等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动态管理优项目。实行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把紧项目库入口关和出口关,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扶贫产业项目及时纳入项目库,对产业发展不突出、扶贫主题不突显的项目及时移除,进一步激活项目库产业活力。(济宁市扶贫办)

 

【工作简讯

省工会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成效显著。各级工会推动落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日常化、常态化、长效化,集中力量,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2.72亿元,其中各级政府(行政)拨款5710.95万元,工会经费投入1.01亿元,社会捐款744.36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428家,困难职工16.7万户,困难农民工2.5万户,困难劳模及先进人物6933户。省总工会

省财政厅加快扶贫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省财政已提前下达20个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县、200个省级重点扶贫乡镇补助资金以及少数民族发展、国有贫困农场扶贫、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4.47亿元。目前,正积极会同省扶贫办,抓紧研究确定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意见,并将按照预算法要求,在省人代会批准省级预算30天内,将用于地方的资金全部分解下达到县级,为加快支出进度奠定基础。进一步强化县级及县以下有关部门单位脱贫攻坚工作职责,并发挥好月报、通报等制度的作用,督促市县两级尽快分解下达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资金,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加快资金支出进度,确保资金早支出、项目早实施、贫困群众早受益。省财政厅)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