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62期(总第199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6-23 15:01

经验交流

 

济南市长清区创新“三位一体”养老扶贫模式

 

长清区为破解贫困老人的脱贫解困难题,逐步建成“以邻里互助农村居家养老为基础、以幸福院社区养老为依托、以镇街敬老院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养老扶贫体系。目前,全区119个贫困村中,共有9个村建成了邻里互助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机制,36名老人在家享受不出门的养老服务;18个村建成幸福院,惠及贫困老人3600余人;镇街敬老院供养贫困老人480名,实现了标准化集中供养。

一、建设“八有六助三访”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扶贫模式,实现“一对一”帮扶解困。发挥村两委的主体作用,利用闲置房屋建立邻里互助服务站、配餐中心,选择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比如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料)的农村劳动力作为服务人员,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上门服务一次,帮助洗洗衣服、打扫卫生、陪同老人说话聊天、帮助就医;对于需要送饭的,通过配餐中心为老人送饭;老人还可以直接到配餐中心就餐。推广“两自愿一扶持一监督”建立机制,服务人员、贫困老人两方自愿,政府向服务人员发放补贴进行扶持、村委会监督实施。明确“八有六助三访”工作标准即有一个服务管理组织、一个服务场所、一套服务管理制度、一个服务目标、一支服务队伍、一笔帮扶资金、一个监管机构、一份互助榜单;帮助洗衣、送餐做饭、打扫卫生、外出采购、陪护就医、心理疏导;每天早、中、晚各上门访问一次。开展“一键呼叫加四支志愿队加医疗救护特色服务模式,为老人配备一键呼叫的手机,在村内建设了4支志愿者服务队(应急维修服务队、心理疏导服务队、党员服务队、医疗卫生服务队),还畅通了老人就医的医疗救护网络,老人有紧急病情时能够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就医,为老人安全提供了保障。

二、建设“七个结合、互助服务”农村幸福院社区养老扶贫模式,实现“脱贫帮扶不离家”。坚持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政府支持、市场参与”为原则,在贫困村大力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工程,通过集中到幸福院居住、破解房屋翻建资金不足的难题。在建设上突出了“七个结合”。即:把幸福院与历史文化、本村特色产业、幼儿园、村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村便民室、文化大院相结合;在运营经费筹集上采取政府保底、子女承担、社会捐赠、市场参与四项措施,民政部门除了按照规定争取9万元的上级扶持资金外,还帮助12处贫困村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72万元。同时鼓励本村外出打工的人员捐赠支持、子女缴纳老人入住费用等,为农村幸福院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服务上实施互助服务,由身体较好的老年人与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结成互助对子互相照料,由幸福院聘请厨师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

三、建设“孝乐吃寿”文化型镇街敬老院养老扶贫模式,让“特殊困难弱势老人”享受标准化服务。对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的特殊困难弱势老人,又需要专人护理的,长清区从两方面入手落实养老扶贫措施:硬件方面,在每个镇街均建设一处集中供养此类老人的敬老院,由镇政府建设监管并进行改扩建、区民政局拨付运营资金,每个敬老院都为老人配备了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设施,宿舍外还建有绿色花园、休闲凉亭、健身娱乐广场等,充分满足老人的需求。软件方面,实施了“孝乐吃寿”镇街文化型敬老院建设。弘扬文化让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里感受到儿女亲情,广泛开展优秀护理员评比活动,通过模范带动、表彰评比,使敬老院上下呈现出一片文化氛围。唱响文化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定期循环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看电影、讲笑话、谈心会、棋牌友谊赛5项主题活动,让老人的生活丰富起来。丰富文化,实施炊事员负责制,坚持把一日三餐都当作重要的功课,伙食供养严格化,保证伙食支出占供养经费的50%以上,做到荤素搭配、健康营养。此外,还推出生日宴、五好院民宴等,让老人感受“吃”的亲情、“吃”的滋味;安享寿文化,老人们坚持做早晚课,每天早起一个笑,睡觉做足浴,饭前唱支健康歌,在敬老院营造平和养老的氛围,倡导起居有常、合理营养、适量运动、适度滋补的理念,让老人保持长寿、感受幸福。(济南市扶贫办

 

山亭区店子镇探索实施

“四位一体”孝善扶贫模式

 

     山亭区店子镇针对贫困老年人占比高、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较大的实际,将儒家文化、孝善文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创新实施了“政府+社会+家庭+企业”四位一体孝善扶贫模式,走出了贫困老年人养老扶贫的新路径。

    一、搭建平台,募集孝善基金。深入开展“孝善基金”宣传动员活动,各村成立孝善养老扶贫基金理事会,会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并推选群众威信高、为人公道、坚持正义、乐于奉献的党员或群众代表担任理事会成员,监督管理孝善养老基金的收取与发放,镇政府定期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公示。在此基础上,按照“子女尽孝、政府引导、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的方式,募集孝善养老扶贫基金,即贫困老人的子女每月出资100元,镇财政补助100元,相关企业配套100元,再加上社会捐款,形成孝善养老扶贫基金。由孝善养老扶贫基金理事会与龙头企业签订基金入股协议,将基金以企业股份的形式投入企业,每季度按企业盈利情况的5%进行分红,确保基金长期发挥效益。目前,全镇已经募集资金4万多元,涉及70岁以上贫困老人180名,年终均可获得企业保底分红。

    二、村企结合,用活扶贫资金。为确保切块到村的扶贫资金长久发挥效益,该镇鼓励引导各村拿出部分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投放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每季度按盈利额实行保底分红,分红比例的5%直接发给贫困户,5%作为村集体收入,用公益事业,另外再按每月50元的标准为贫困老年人发放补助。由各村扶贫基金理事会领取资金发放到贫困老年人手中,每年利用分红资金为50-60岁老人购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另外,企业每年拿出500元为企业内贫困职工的父母办理孝心卡,年终由企业把孝心卡直接交给老人。目前,已有龙虎、店子、魏沃三个村分别与枣店香合作社、莺歌食品及金沙地花生食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每个村拿出5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到企业;企业已为12名贫困老人办理了孝心卡。

     三、政府补贴,强化托底保障。针对子女因病因残赡养能力不足的贫困老年人,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补贴,确保贫困老人能够按时脱贫。同时,由镇政府老龄办牵头,各行政村拿出专项资金,为60岁以上贫困老人购买银龄安康爱心保险,帮助贫困老人减少意外伤害带来的经济支出。目前,该镇已经为57名贫困老人每人发放了第一季度专项资金600元,为老年人已购买爱心保险200余份。

四、社会帮扶,推动爱心传递。通过政府购买家政服务的模式,在贫困户中挑选有爱心、热心和责任心,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开展免费岗前培训,参与助老服务工作,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尊老、助老、爱老的行列中来,鼓励社会各界的企业和爱心人士与农村贫困老人形成“一对一”帮扶,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美好晚年生活,为传承弘扬孝德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镇共有22名社会爱心人士与22名贫困户接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枣庄市扶贫办   

 

临沂市启动“三无”失能特困

和因病因灾重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为加快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保障基本住房目标任务,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2017年全市基本完成脱贫任务,临沂市于近期全面启动三无失能特困和因病因灾重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一是“四看四查”,托清底数。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四看四查”大回访活动,组织县乡帮扶干部对我市建档立卡的44.2万贫困群众逐户逐人开展走访。在全面托清“三无”失能特困人口、因病因灾重困人口、有发展能力贫困人口三类贫困人口底子的基础上,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托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D级危房户的底子,共统计出全市三无失能特困和因病因灾重困户D级危房1566户

二是比对数据,补录系统。对精准扶贫“四看四查”大回访活动采集的三无”失能特困和因病因灾重困户D级危房数据与住建部门要进行比对,及时将有关数据补录沂蒙脱贫攻坚指挥系统和住建部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确保数据一致。

三是加大投入,应补尽补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加大改造资金投入,在省以上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市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32万元,对1566户“三无”失能特困和因病因灾重困户,每户补助20000元,省以上补助资金和市县财政补助资金叠加使用,做到应补尽补,确保该类贫困户基本不需要自己投入资金就可完成危房改造。同时,要求各县区根据2017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尽快制定改造方案,严把审批程序关,强化房屋改造质量,完善系统档案资料,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临沂市扶贫办

 

高唐县教育扶贫“三步工作法”普惠“寒门娃”

 

高唐县发挥教育在扶贫扶智中的独特优势,以关爱弱势群体为重点,创造性地推出帮扶“全覆盖”、力防“贫失学”、提升“精准度”的教育扶贫“三步工作法”,有力保障了全县每个困境家庭中的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步,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对各学段贫困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全县范围内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贫困生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资料。通过摸清底数,对困境儿童分类建档,真正做到精准无误。全县因家庭贫困导致就学困难的有324名,随班就读的需照料的73名,家庭缺失的孤儿24名。充分调动每所学校、每名教师的积极性,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每名教育干部和教师都有帮扶任务,让每一个建档立卡的学生得到救助,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落到实处。

第二步,多管齐下坚守底线,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拓宽资助渠道,减少因学返贫。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每一个贫困孩子予以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2016年,全县共发放助学金326.35万元,资助学生1544人,资助幼儿1528人。此外,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大力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同时,做好控流保学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幼儿)成长,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幼儿)辍学、流失,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设立贫困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实施“一人一案”,安排未入学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第三步, 因户因人施策, 精准帮扶让“寒门娃”共享优质教育阳光。在帮扶全覆盖和确保每个孩子不因贫失学的基础上,因户因人施策,着重从提升帮扶的精准度上狠下功夫。在学校师生中做好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等工作,不歧视、不排斥困境儿童,不仅为困境儿童减免教辅费用、发放贫困补助、提供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更从精神层面上精准帮扶。目前,全县各类学校已经开展下午放学后对困境家庭儿童进行分类辅导。扎实开展技能扶贫,依托职教中心对有技能学习需求的贫困家庭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给予就业指导,对需要进行职业岗前培训的大学生提供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保障了家庭贫困大学生及时充分就业。(聊城市扶贫办

编辑:孟磊